农苗网

|

北京苗木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北京苗木资讯

北京苗木资讯

  •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果树产业将逐步向智慧化管理转型。一是围绕果树产业“新基建、新场景、信息化、数字化”,在通州、大兴等区安装13套土壤环境信息监测平台,实现电脑PC端、手机APP端实时查询土壤有机质、PH值以及温度、降雨量等,便于开展针对性的土壤改良、精准施肥和灌溉、极端天气预防等。二是进一步丰富“北京市果树大数据管理系统”,完善果树资源、数据工作台和果树史等模块,逐步实现“一目了然、一屏观产业
    阅读全文
  •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花卉协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定于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在上海市崇明区举办。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花卉协会从去年年初开始面向全市花卉企事业单位广泛征集展品,并成立专家小组多次实地考察、走访100余家单位和个人,今年4月又专门开展现场综合评价,遴选出671项展品。目前第一批展品已全部集中运往上海布置展出。据介绍,北京参展展品特色如下:一是北京自
    阅读全文
  • 大东流苗圃“北京古树名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完成潭柘寺帝王树、配王树、北海唐槐、故宫蟠龙槐、齐鲁树王等古树嫁接1000余株,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圃初具规模。二是积极与从事古树名木研究保护工作的院所、企业、专家等沟通,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共谋发展。三是提前谋划,完成古树名木研究保护办公区、种质资源圃、良种繁育中心等区域的规划。目前,基地已收集京津冀地区古树名木15个树种、134份种质资
    阅读全文
  • 近日,北京大东流苗圃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助力中国碳中和”主题开放日活动。通过展板、小视频和互动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参与者聆听鸟类鸣叫,了解苗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方面所做工作。对如何“低碳生活”,“碳中和”为什么要植树造林等内容进行宣讲,宣传了“碳中和”理念,得到参与家庭的良好反馈。(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阅读全文
  • 6月5日,第九届北京西山森林音乐会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本届活动以“零碳”和“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包括生态摄影展、生态市集、自然游园会、生态写生、生态公益行、森林音乐会等内容。森林音乐会上,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演奏了《第一音乐会圆舞曲》《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曲目,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市民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
    阅读全文
  • 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事务中心会同专家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建设工程有关景观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开展验收。标志着延庆冬奥会景观及生态修复工程全部完成。该工程从海拔800米至海拔2198米,开创了北京市高山生态修复的先河。该项目施工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巨大,历时近2年,克服高寒、泥石流等困难,逐渐形成绿色雪道与周边林草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中心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在工程验收前对工程实体
    阅读全文
  • 近期,北京市、区园林绿化部门克服连日降雨影响,坚守防控一线,积极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切实保障国庆期间生态景观安全。在全市16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37个乡镇(街道),1457个村点(小区)累计监测巡查发现受害树木79149株,预防与防治88930株次,出动人员32769人次、车辆9761台次,监测巡查里程83643公里,受害树木株数、扰民舆情接件数量逐日下降。具体防治举措有:加强应急值守。
    阅读全文
  •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林业和草原局成功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到大武口区,指导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工作,大武口区林业和草原局系统、石嘴山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的30余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深入贺兰山实地,对大武口区贺兰山生态修复情况、立地条件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给学员们上了一堂贺兰山生态修复的讲座,为学员们拓展了绿化思路。讲座从适地适树、立地和微立地精
    阅读全文
  • 国庆期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属西山、八达岭等6家森林公园正常开放,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质的生态旅游服务。主要保障措施如下:各森林公园提早谋划、科学预判,开展全方位安全大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修订完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节日期间各个公园安全稳定运行。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守岗履责。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到各个公园轮岗值守,从事售票验票、文明引导和巡护保障等服务工作,7天累计上岗1
    阅读全文
  • 北京市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多举措助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一是扩展绿色空间。“十三五”期间广泛种植食源植物,扩大野生动物取食范围,实现野生动物廊道互联互通。二是促进生态恢复。在大石河、小清河、长沟湿地公园等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域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改善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截至目前,全区湿地面积达6510.37公顷。三是开展专项保护。围绕“中国黑鹳之乡”建设,在十渡镇、佛子庄乡黑鹳主要栖息区域建立保
    阅读全文
  •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安排和组织实施要求。《意见》明确,到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功能基本形成。《意见》围绕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坚持创新引领,提高治理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和谐宜居品质,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阅读全文
  • 在建设和谐宜居国际之都的大背景下,2018年起,石景山在北京中心城区中率先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通过3年来的绿色转型发展,石景山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2.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24.35平方米,两个数据均为城六区第一;全区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至99.32%,基本实现全覆盖,位居全市第一。石景山区“山、河、轴、链、园”绿色空间格局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已经初步显现。曾依
    阅读全文
  • 近日,纪念首都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展览在北京园博园北京园开幕,展期为12月1日至31日。展览由7部分组成,通过史料、图片等回顾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起源,首都全民义务植树40年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及里程碑事件,全景展现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的壮阔历程,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的优良传统,营造人人关心绿化、支持绿化、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励首都人民投身首
    阅读全文
  • 近日,重庆市林科院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红紫外复合型地表火探测器”顺利安装在北京冬奥会河北崇礼赛区运动场馆周边并交付使用,助力冬奥会赛区的森林防火安全工作。红紫外地表火探测器是森林草原防火监测的前端物联设备,在林区环境下可识别100米监控范围内一平米大小的火苗,并通过NB信号将告警信息和火情照片上传到森林防火管理云平台,地图上可及时定位火点位置,并自动将火情通知到距离火点最近的巡护人员,方便紧急处置
    阅读全文
  • 北京市延庆区采取五项措施加强2022年平原生态林养护。一是森林经营。持续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各种伴生树种共生的森林生态系统。严格按照“调密、补栎、防虫、沃土、丰物种、保就业”六个要求开展平原生态林养护工作。二是新型集体林场建设。明确新型集体林场的经营主业是养林、护林,包括日常管护、资金使用、种植,可适当发展林下经济。三是作业设计。必须在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养护工作,涂白将不再作为设计内容。四是技术技
    阅读全文
  • 北京市松山林场管理处全力做好冬奥延庆赛区外围生态安全保障工作。一是加强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重点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火险隐患排查。分场管理站坚持开展一线巡护,扑火队员24小时备勤。二是结合实际,将冬奥会赛时用路作为重点巡护区域,加强巡护,杜绝森林火灾及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及时组织人员对辖区的白色垃圾和积雪冰冻路面进行彻底清除,确保冬奥外围环境的干净整洁和道路畅通。推荐阅读
    阅读全文
  • 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2022年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一是压实属地责任,强化防控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快速反应、依靠科技、依法治理”的工作原则,分区域制定年度主要目标和考核指标。二是科学指导,提出分区治理对策。针对人口密集区、林地绿地、有林单位等区域特点,分区施策,进一步明确治理思路,对症下药,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三是精准防治,技术措施详尽。强调预防为主,突出
    阅读全文
  • 李克强主持会议。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阅读全文
  • 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全国六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完成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相关检疫申请流程改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企业研究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形成《北京市应施检疫林业植物和植物产品名单及其检疫要求》,确定低风险植物和植物产品包括68种调入流通量较大的常用植物和植物产品,明确具体检疫对象,并在“全国林草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中公布。落实市领导指示和局(办)党组部署,
    阅读全文
  • 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召开《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实施方案》线上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肯定了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初步遴选出北京市需要增补删减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对已经不具濒危、珍贵、稀有或科学研究、经济和文化价值不太高的野生植物提出删减建议。具体包括:一是在名录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原名录物种的稳定性,对于增补删减的物种,需要提出具体的变动理由。二是参照《中国生物物种名
    阅读全文